【医用耗材SPD进化论】:源自60年前的汽车生产方式
发布时间:2020-08-04 10:16
【医用耗材SPD进化论】:源自60年前的汽车生产方式
        SPD是英文单词supply(供应)、processing(分拆加工)、distribution(配送)的缩写,代表了在供应链管理上的几个重要流程。强调以物流信息手段为工具、对全院的耗材进行统一管理的模式。近几年,这种管理模式愈发的受到医疗行业的青睐,那么它和汽车生产方式有什么关系呢?

       实际上有关系的是一种叫做“精益生产”的生产方式,其核心是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生产周期内的不必要损耗,加快耗材周转,释放库存资金压力等等。简单说就是通过消除无效劳动与浪费,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目的。精益生产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的专家对日本丰田准时化生产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的赞誉称呼。
       战后,日本经济萧条,缺少资金和外汇。那时,丰田的汽车事业正处于萌芽时期,美国的汽车工业正发展的如火如荼,那么面对日美国情的不同,是如何借鉴发展国内汽车产业的呢?
       1950年,日本的丰田英二考察了美国底特律的福特公司的轿车厂。当时这个厂每个月能生产9000辆轿车,比日本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还要多。但丰田在他的考察报告中却写道:“那里的生产体制还有改进的可能”。

       之后的30多年里,丰田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完善,终于形成了完整的丰田式生产方式。丰田生产方式的指导思想是,通过生产过程整体优化,改进技术,理顺物流,杜绝超量生产,消除无效劳动与浪费,有效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改善质量,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目的。这就是JUST IN TIME生产,也是后来精益生产的基本思想之一。

        医疗行业与汽车行业共同处之一是,耗材零件众多,部分价值较高,难于管理。1966年,美国政府出台老年人医疗保险和针对穷人的医疗援助政策之后,美国医疗咨询公司的Dr.Gordon A Friesen顺势而为,面向陷入经营危机的医院提供一个优化院内物流效率的方案——物资购入、灭菌消毒产品等医院流通产品的供给管理和一体化构想计划。这也是最早的将精益化生产引入医疗行业的spd雏形。
       1990年代,日本不少医院引入SPD管理模式,将耗材管理委托给专业的SPD公司,促进医务人员把精力更集中到本职业务。结果表明,这些医院既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医疗耗材的管理效率。大概在2010年后国内医疗行业才逐渐意识到spd的重要作用,不过国内的spd已经走过了最初仅有软件系统,还需医护人员手工录入;硬件与软件系统不互通的过程,朝着更智能化,综合运营的管理服务型spd走去。
        与汽车产业不同的是,在医疗行业,潜在浪费并不是在传统的制造业精益理论中强调的“生产过剩”。医疗行业的潜在浪费是“未充分利用员工的创造力”,以及大多数医疗机构存在的难以运行的管理系统。医疗行业的这种浪费使得医护人员不能更集中本职工作,反而投入过多的精力管理耗材的流通。毕竟在医疗事故中,耗材的缺失、失效、错误使用也占了一部分比例。

       如果说丰田的:Just In Time(JIT),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那么医疗spd是力求“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解放医护人员”,现在的spd系统不断发展,引入大数据ai分析,应用智能化硬件。力求解放以后人员的管理压力,实现让医疗物资管理没有难事的愿景。

医院智慧物流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13856957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