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耗材SPD进化论】:源自60年前的汽车生产方式
SPD是英文单词supply(供应)、processing(分拆加工)、distribution(配送)的缩写,代表了在供应链管理上的几个重要流程。强调以物流信息手段为工具、对全院的耗材进行统一管理的模式。近几年,这种管理模式愈发的受到医疗行业的青睐,那么它和汽车生产方式有什么关系呢?
战后,日本经济萧条,缺少资金和外汇。那时,丰田的汽车事业正处于萌芽时期,美国的汽车工业正发展的如火如荼,那么面对日美国情的不同,是如何借鉴发展国内汽车产业的呢?
1950年,日本的丰田英二考察了美国底特律的福特公司的轿车厂。当时这个厂每个月能生产9000辆轿车,比日本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还要多。但丰田在他的考察报告中却写道:“那里的生产体制还有改进的可能”。
之后的30多年里,丰田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完善,终于形成了完整的丰田式生产方式。丰田生产方式的指导思想是,通过生产过程整体优化,改进技术,理顺物流,杜绝超量生产,消除无效劳动与浪费,有效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改善质量,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目的。这就是JUST IN TIME生产,也是后来精益生产的基本思想之一。
1990年代,日本不少医院引入SPD管理模式,将耗材管理委托给专业的SPD公司,促进医务人员把精力更集中到本职业务。结果表明,这些医院既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医疗耗材的管理效率。大概在2010年后国内医疗行业才逐渐意识到spd的重要作用,不过国内的spd已经走过了最初仅有软件系统,还需医护人员手工录入;硬件与软件系统不互通的过程,朝着更智能化,综合运营的管理服务型spd走去。
与汽车产业不同的是,在医疗行业,潜在浪费并不是在传统的制造业精益理论中强调的“生产过剩”。医疗行业的潜在浪费是“未充分利用员工的创造力”,以及大多数医疗机构存在的难以运行的管理系统。医疗行业的这种浪费使得医护人员不能更集中本职工作,反而投入过多的精力管理耗材的流通。毕竟在医疗事故中,耗材的缺失、失效、错误使用也占了一部分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