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进行时,安徽原力知觉为医院与供应商提供降本高效管理方式
6月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公示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第二批医用耗材信息的通知”,国家医保局指出,该动向是为加快推进统一的医保信息业务标准,形成全国“通用语言”。可以看到,医疗界一直关注的医用耗材编码工作已经正式开始。信息数据完善后,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和支付三个环节都将焕然一新。
与药品有所区别的是,医用耗材不仅数量庞杂且种类繁多。尤其是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昂贵,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区招标采购时的名称甚至不同。此种情形下,不乏有企业利用此来逃避价格监管,部分地区甚至形成混杂的业态。信息的混杂直接影响了耗材的招标、采购和支付环节。
而早在5月28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发布了一条会议消息,仅仅54个字,却透露出一条重要消息。国家医保局官网信息显示,5月28日上午,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主持召开了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座谈会,听取了部分企业和协会代表意见建议。这是否意味着高值耗材也将进行全国集采?这是一种趋势。
实际上,对于高值耗材的治理,国家早有部署。去年,国办印发了《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明确高值医用耗材将迎来带量采购。随后,在国家医保局的指导下,安徽、江苏率先对部分高值医用耗材进行带量采购。当时不少观点都认为,高值医用耗材目前没有建立统一标准和分类,品种规格繁多,市场分散,如何带量采购?
在安徽省,将血管介入类、非血管介入类、骨科植人、神经外科、电生理类、起搏器类、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眼科材料、口腔科类、其他类等十大类的高值医用耗材列为网上集中采购目录范围 。针对此类高值耗材的管理,传统人工模式呈现出效率低、流程繁琐、结算不及时的特点。作为安徽省本土企业,安徽原力知觉以RFID医用智能柜为硬件核心,从耗材的采购、管理、消耗到支付建立完善的医院物资管理系统。
2019年7月16日,根据安徽省医保局、卫健委、财政厅和药监局联合印发《安徽省省属公立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试点)实施方案》,安徽省要求试点医疗机构与应在90天内及时结算货款,降低企业资金的时间成本加速耗材的流转。安徽原力知觉智能柜对耗材进行实时盘存,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当耗材到达消耗临近点、即将缺失时向供应商自动发出补货信息。同时对耗材进行效期监控,避免耗材的过期损耗。通过减少耗材货存与降低耗材的损耗, 为供应商与医院降低成本,提高耗材物流品质和效率。
在应用过程中,医疗机构通过使用安徽原力知觉智能柜,将出柜情况与处方系统关联,利用AI智能判断高值医用耗材是否已经被使用。智能柜直接对相关科室进行计费,并汇总至医疗机构。医疗机构需在规定期限内进行付费。使用后尚未付费时,安徽原力知觉智能柜会自动进行信息反馈,通知医院缴费,以此节省供应商与医院的沟通时间成本。
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还有哪些好处:基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破除“以药养医”、规范耗材流通使用秩序。安徽原力知觉深化高值耗材管理流程,结合供应商与医院的耗材管理需求,形成了完善的解决方案。在探索医用高值耗材管理,降低医院与供应商管理成本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