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为医用高值耗材“身份识别”进一步铺平道
发布时间:2020-09-10 08:38

我国医用耗材分类规范性工作成为医用耗材管理必备因素

2020年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第一批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共30073个医保医用耗材代码。涉及多家知名械企,如强生、美敦力、雅培、碧迪、波科、乐普医疗、上海微创、山东威高等。据了解,国家医保局计划每季度发布一次医用耗材编码维护信息,形成常态化动态维护机制。

目前多省市已开始或明确要执行国家医保耗材编码,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滔也表示: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备案的单独收费医用耗材均应积极参与到产品信息维护,凡是产品信息不按照统一的分类和编码进入医保系统的,以后就不能在全国各省和国家平台上进行招采,也不能进行医保的支付。


与此同时,在全国统一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基础上,全面实现15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落地使用,并同步发布了《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四项信息业务编码规则和方法》。其中医保医用耗材编码分5个部分共20位,通过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按特定顺序排列表示,具体编码规则如下:

第1部分:耗材标识码,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C”表示。

第2部分:分类码,根据医用耗材学科、用途、部位、功能划分。

第3部分:通用名码,创建全国统一的医保医用耗材通用名码。

第4部分:产品特征码,根据耗材材质、规格等特征赋予的代码。

第5部分:生产企业码,依据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备案凭证为耗材生产企业赋予的唯一代码。

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发布,不断促进我国医用耗材分类工作的规范性,为医用耗材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

医用耗材统一编码是高值耗材智慧流通管理的实施基础

2019年8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吹风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滔指出,统一医用耗材分类和编码对促进医保精细化管理,特别是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通过统一编码和分类可以实现“三可”,即“可比较、可监管、可分析”。

“可比较”是通过统一分类和编码实现各地、各医疗机构之间数据的互认,推动高值医用耗材在地区间、医疗机构间的数据比较,信息公开透明。

“可监管”是可以强化对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促进各部门联动共同做好监管。

“可分析”是可以实现国家和各省市之间高值医用耗材的数据互通,开展大数据分析运用,提高治理能力,也可以大大减轻企业在各地招标采购环节重复报送产品信息的压力和负担。

最大的特点是规范了医用耗材的分类目录,实现了“一品一码”,在推进高值医用耗材招标采购、支付、监管全过程的信息都能够实现互联互通,为全面深入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今年,药品省级带量采购已全面铺开,而耗材集采也正踏着药品之路走来。目前,“联盟版”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加速,各地耗材集采也逐渐展开,而国家医保局也释放出信号,高值耗材全国集采呼之欲出。

随着耗材编码的规范化,从耗材的智慧生产、智慧流通到使用都将“有迹可循”。

RFID技术为高值耗材”身份识别”管理进一步铺平道路

在医疗行业里RFID技术在智慧医疗,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十分普及。它应用于医院的医疗监护、医疗器械管理,病人身份识别,婴儿防盗等、医院资产管理等。

RFID技术是在一定距离内,在不接触被管理物资的情况下,对其辨识与识别。也是基于这个特性,如今高值耗材管理中RFID技术最主流的实现方式就是与储存功能结合,以高值耗材智能储存柜的产品形式为医院服务。

(图片:基于RFID技术的高值耗材储存柜)

目前国内智能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甚至部分产品已经比肩国际水平。以行业知名企业安徽原力知觉信息有限公司基于RFID 技术自主研发的智能柜产品为例,在实现一物一码,实时定位等技术的同时,还与智能系统结合,提供智能补货,效期预警等服务。

在面对柜内繁多品种的耗材依旧能实现一物一码的识别,这在未来耗材管理需求激增的情况下,必将极进一步提升医疗高值耗材身份管理的准确度和效率。


医院智慧物流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13856957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