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9号,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出要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并且将在试点城市实行区域医保总额预算与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下文简称DIP)相结合的多元复合支付试点工作。
《通知》中还提出,要分步实行区域总额预算管理、实现住院病例全覆盖、制定配套的结算方式、打造数据中心、加强配套监管措施、完善协议管理和加强专业技术能力建设等。
DRG仅仅试点一年多的时间,就快速推出DIP支付方式。《通知》一经发出,就引起从业者的普遍关注,DIP到底是什么,和之前的DRG有什么区别,医院的从业者们怎么应对这种变化,这都是从业者们关注的,并且急需解决办法的。
什么是DIP?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DIP(Big Data 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是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的简称。它是一种大数据技术拓展病种分组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全量数据客观还原临床病种变化的现实,对数据中疾病诊断与治疗方式进行穷举和聚类快速形成分组,挖掘数据内涵来认识病种组合与医疗成本的客观规律,建立疾病与治疗量化标准,确定基于随机均值的定价机制、医保支付方式与基金监管模式。
无论是DIP,还是DRG,其矛头都是指向一点——医保控费。DIP想做一件什么事呢?它想实现医保对医疗机构诊疗服务的合理定价和精细化管理,将医保支付从过去以项目数量为主的付费方式调整为以价值导向为主的病种或者病组的打包付费,简单点说,这种支付方式的改革是为了推动医院的精细化管理。以前的支付方式是按项目数量来计费,现在推行DIP支付方式,会迫使医院对管理方面作出改革。
那么医院如何应对呢?既然政策指出要进行精细化管理,结合前段时间的文件要推进智慧医院的建设,不难想到,必须要用新兴先进技术来帮助医院完成转型。
安徽原力知觉——智能墙管理系统
安徽原力知觉在医疗行业深耕多年,致力于解决行业难题。为了完成从传统的转型,迎合政策号召,安徽原力知觉研发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智能墙管理系统。
安徽原力知觉研发出的这套医用耗材智能墙系统,是基于RFID自动感知技术,并且应用了SPD智慧服务理念。RFID智能感知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对物品进行编码、识别,并且可以通过条码进行实时监控,并且可以随时快速取用;SPD智慧物流服务模式是对全院医用物资在院内的供应、加工、配送等物流的一元化管理运营服务模式。有了这一套系统,医药耗材的管理便发生了变革。既加快了普通药材的取用,也解决了高材耗材的存取问题。
智能墙系统,除了具有24h摄像头、多种权限识别、自动盘存、智能补货、效期预警等核心功能外,具有更多的储存空间。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医院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多种组合方式。前后柜门均设有二维码读写器并且具备条形码扫描功能,LED灯采用人体感应,工业级15寸液晶触摸屏前后同步显示,并且基于云端实现内外网可选互联。尤其在手术室,可以让医生在手术时取用耗材更加便捷。
在医改不断推进,政策频出的大环境下,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是必然要进行的。而且在未来,医院系统的信息化程度将会来越来越高,相信在未来,新兴技术将会给医疗行业带来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