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印发《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相关部门,对全国2398家三级公立医院开展了监测分析,并形成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
今年7月,国家卫健委公布2018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之后,被称为“牛鼻子”的绩效考核再度引发热议。让医院管理者不得不认真思考,公立医院如何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如何强优势、找差距?新形势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作为医院管理“重头戏”的高值耗材管理,又该怎样突破瓶颈?
多方压力,降本增效势在必行
高值耗材一般是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临床使用量大、价格相对较高、群众费用负担重的医用耗材,在医院实际应用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高值耗材的特殊性,管理起来费时费力,且容易出现跑冒滴漏等现象,一直以来都是后勤管理的难题,尤其是自2019年国务院下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以来,高值耗材的管理更是处在了“风口浪尖”上。
尤其是在应用传统耗材管理模式的医院,高值耗材管理问题多,难度大。首先是高值医用耗材品类规格繁杂,高值耗材信息双向追溯难,风险高,很多医院没有对高值耗材实行一物一码的跟踪,医用高值耗材的耗用与患者之间无法建立关联关系,无法全程追溯,患者安全有风险,发生不良反应时难以及时查找溯源,无法及时响应。
同时由于缺少跨职能部门的物流信息系统,手工出错率高,信息化技术落后,多数医院的物资管理系统和HIS系统、采购系统不关联,一个个信息孤岛无法联通,形成不了有效的闭环管理,医院物流控制环节薄弱,管理效率低下,信息化运维费用高,导致管理成本增加。
“管理混乱”与“成本增加”,这两个问题在逐渐深化的政策尤其是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背景下对医院来说简直是致命伤,为高值耗材寻找真正的“降本增效”的管理方式势在必行。
“致命伤”成为“突破口”-高值耗材智慧管理方案
传统耗材管理出现的管理与成本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人工管理模式令风险的发生率和管理成本都大大增加,因此,如果能在管理过程中规避掉“人”的风险,高值耗材管理这一“致命伤”或许能转化为“突破口”。深度分析医院实际问题后,安徽安徽原力知觉信息有限公司创新研发出高值耗材智能储存柜(简称安徽原力知觉智能柜),实现无人值守的高值耗材管理模式。
(图片资料:安徽原力知觉自主研发智能柜)
该产品是通过RFID物联网技术,对每个所需管理的工具镶嵌RFID电子标签进行身份识别,柜子内部为RFID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柜子内的物品信息。通过指纹或者IC卡来确定使用者信息,使用人员开门的瞬间,视觉系统会主动抓拍防止他人盗用人员卡和指纹信息。使用人员拿走任何物品,系统会自动进行识别,对比任务单信息,如果符合则生成数据上传后台,如果拿走的物品和任务单不匹配则进行报警,同时推送信息至管理员邮箱和手机。帮助企业灵活、安全、低成本的部署并管理智能货柜,快速实现新业务模式。
在应用以安徽原力知觉智能柜为核心的高值耗材智慧管理方案后,医院能实现扫描条码进行出入库、追溯查询管理,可以与HIS系统的接口,自动调取住院病人信息,手术医生扫码轻松完成划价。同时全流程的条码覆盖,使得原本忙碌的手术室高效又轻松,数据安全又准确。高值耗材从生产到最终的使用,信息链完整追溯,实现了高值耗材信息与患者信息一一对应。真正做到高值耗材全程跟踪、可视化管理、可追溯等全流程闭环、精细化管理。不仅降低了医疗事故追责的难度,而且提升了医院整体管理能力,提高了医院信息化程度。
目前,安徽原力知觉高值耗材智能柜已经在全国多家等级医院得到应用,在此基础上,安徽原力知觉坚持创新,又研发出低值耗材权限柜、智能墙、智能屋等多种耗材管理解决方案,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面开展的今天,帮助全国医院真正突破耗材管理瓶颈,实现了定制化的降本增效耗材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