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医改政策频出,尤其是近年来针对医药耗材的重大改革,包括取消医疗机构药品耗材加成、两票制甚至到今年加速推进的一票制、医改‘GPO’、治理高值耗材改革方案等等。随着我国政策对高值耗材监管逐步加深,医院的药品、器械、试剂、耗材,尤其是高值耗材等都将陆续走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首先高值耗材存储柜不只是简单的存储工具,它是一套智能化的管理终端;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耗材的管理流程和管理质量,从而实现高值耗材采购、供应、使用的安全管理和全程追溯,确保医疗高值耗材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6月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公示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第二批医用耗材信息的通知”,国家医保局指出,该动向是为加快推进统一的医保信息业务标准,形成全国“通用语言”。可以看到,医疗界一直关注的医用耗材编码工作已经正式开始。信息数据完善后,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和支付三个环节都将焕然一新。
目前,全国大部分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都存在着对外医院信息化建设程度高,但在院内物流和院内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却是十分缺乏,甚至是手工粗放管理的情况。院内物流、耗材试剂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低主要有几个原因:医院并未重视、因没有权威案例,医院一直在观望、院内物流信息化技术要求高。
2020年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第一批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共30073个医保医用耗材代码。涉及多家知名械企,如强生、美敦力、雅培、碧迪、波科、乐普医疗、上海微创、山东威高等。据了解,国家医保局计划每季度发布一次医用耗材编码维护信息,形成常态化动态维护机制。
该活动提出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禁超范围使用药品和耗材、无指征入院或过度诊疗等问题。旨在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加快补齐内部管理短板和弱项,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管理模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据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关于印发深化医药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一下简称《通知》),就关于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就当前医改进入深水期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办法。
目前医院高值耗材管理方面存在诸多弊端,如:管理模式陈旧;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信息追踪困难;缺乏相应归口管理部门,高值耗材的采购、入库、出库、使用、记费全程没有有效的监督等。这样的管理方式肯定无法达到国家要求,医院必须主动改变管理模式。
由于医用耗材,从准入、生产、招标、供应、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链条长,情况复杂,利益交割。政策允许耗材加成,客观上刺激医院卖出的耗材越多,医院相应获得的差价就多,医院具有多使用耗材的动力。特别是广泛存在的使用耗材现金回扣激励,导致医用耗材的滥用现象。
将RFID射频识别技术嵌入耗材智能柜中,从而实现医疗物资的订购管理、内部请领、使用跟踪的作用,这管理模式大大的提高了医用物资管控的效率,耗材入库直接绑定电子标签承载耗材关键信息,通过射频识别监控内部流转过程,对内实施全程管控,对外实行医疗物资溯源,使医用物资无人值守管理、安全管理、智能化管理,医用耗材自动存取、自动记录的“智慧医疗”模式,让医护人员可以更专注于救治的专业工作,而不再是把大把时间花在数据统计、表格汇总等方面。
医院智慧物流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